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娱乐 >

《一个桶》:生命中可以承受之重

来源: 互联网 发布时间:2019-01-29 点击:

我们如何做儿子,尤其是做成年之后的儿子,这是一个重大课题,也许超过了“我们如何做父亲”,毕竟在日益反思和逐步抬升的现代进程中,大多数人已经与传统告别,开始做现代社会的爸爸,而不是传统的父亲。然而,我们的父母却难以同步进化/漂移/穿越/蜕变,他们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,或者不知所措、也许用力过度、有可能放任自流。大家都是普通人,每一个留守的老人,与远在天涯的游子之间,那份羁绊深沉似山路、平凡如春风,花开花谢不知不觉彼此都已经老去。第一代闯荡的是游子,他们眷恋着那一份家味。贾樟柯采用iPhone XS拍摄的《一个桶》,已经在优酷视频独播,描述的就是这份生命中可以承受之重。

正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普遍的亲情质量不高,绝大多数人并不难有效管理亲子之间的交流,尤其是成年之后的离巢者,他们与父母分离,本身既带有背叛属性,更有一种执念,一定要“活得更好”,不由自主的将父母的生活进行矮化。肉体离开了,但是却又不能妥当的安排灵魂的落点,所以一再出现与故乡、父母的不舍,但又“狠狠地”将自己抛掷到更远的他乡。而父母在老家,要么期盼着子女的归来、要么忍不住指导子女的人生,最难将息的就是一年一度的聚会,为了分别的聚会。游子也许就会在城市定居,故乡对于他的孩子来说,也许就只是户口本的籍贯而已。《一个桶》的乡愁,只能在于当前的时空。正是老母亲的存在,家味才让导演和观众有了感动的画面。

贾樟柯导演的《一个桶》,没有太多的台词,这就避免了成年亲子之间的悖论式沟通,除了保重身体,其他有关工作、收入、对象、房子、车子等等,都很容易触碰心底深处的敏感地带。《一个桶》中的妈妈和儿子,相对比那些陷在无法自拔的亲子纠葛中的人来说,还算是相对正常的关系。老母亲这一次结结实实送了一个桶给儿子,在沙子里埋了许多鸡蛋。儿子最初不明所以,依然听从嘱咐,不远千山万水,抱着这个桶,从一个家到另外一个家。《一个桶》里的老母亲,深处重庆的普通农村,这给了她坦然放手的自由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、外面的世界很无奈,漫长的下坡、晃动的吊桥、曲折的山路之外,有奋斗的儿子,也有一个桶的挂念。

用镜头说出爱,用镜头拍摄下彼此的面容,用镜头记录下即将过去的现在。故乡很重,城市很轻,这是我们作为普通人的共情所在。然而,毕竟有一天,当我们成为更老的那一代人,我们应该如何向下一代讲述故乡?也许,当前用镜头拍摄下的内容,那些或许聚焦并不准的镜头,便是美好生活的记忆。珍惜吧,每一帧画面,都是无法再复制的当下。我们在城市打拼,不只是为了自己,更是为了家族。我们也许不再回到故乡,也许还要回到故乡。故乡的轻与重,都要担当着。那一个个鸡蛋,是母爱和乡愁,是让都市里的游子记着故乡。追赶着时间,追赶着世界,那里与这里,彼此遥望着,飘荡才有意义。



这篇有关于 《一个桶》:生命中可以承受之重 的文章,就为您介绍到这里,希望它对您有帮助。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请分享给您的好友。

    相关阅读